
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话题热度持续上升,何时量产、如何量产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元。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预计2045年后,中国在用人形机器人将超过1亿台168配资,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人形机器人的内容成为重点。特斯拉CEO马斯克强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将是史上最大产品,预计市场规模达数十亿台。其中,个人机器人与工业用途机器人的比例在1:3到1:5之间。机器人产线将启动“史上所有大型复杂制造产品中最快的产能爬坡”。明年将启动第三代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生产,一旦实现每年100万台的持续产量,生产成本将在2万美元左右。特斯拉计划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建设年产能100万台人形机器人的生产线作为第一阶段;在得州超级工厂扩产至年产能1000万台是下一个阶段。最近的时间点是2026年,计划生产5万至10万台人形机器人,在2027年目标将产能提升至数百万台级别。
然而,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能规划快速推进的同时,也有机构对实际量产表示担忧。高盛一份关于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实地调研报告指出,调研的九家中国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尚无明确量产时间与大额订单”。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一些工业领域看上去可能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但另一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东西要排队订购的情况,核心问题是要找到增量的制造,即高附加值的制造,这也是产业基础再造的一个过程。他补充说,不能把供应链企业实际接到的订单和规划的产能做等号。未来人形机器人的经济规模可以看成是机器人加具身智能模型收入加上数据收入,后面两块可能是未来的趋势。未来硬件制造的利润可能会控制在5%,主要收入来自于软件的增值收入。
高盛的调研也显示,大多数机器人产业链公司打算在接获实际订单后逐步扩大规模,因此当前规划未必意味着供应过剩风险迫近。该机构仍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长期趋势持积极看法,但需要监控关键机器人产品的性能和具体的终端应用,以评估技术拐点是否即将到来。
江磊预计今年全国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会在2万台到2.5万台之间168配资,标志着今年是一个量产元年。他表示,现在只是一个出发,明年会有更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
泰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